Adi Eisenberg博士生于1935年2月18日,1960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1962年受聘美国UCLA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,1967年进入加拿大McGill大学化学系担任副教授,1975年晋升正教授,1992年被任命为Otto Maass主席(首席科学家),之后入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。他是大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先驱,曾四次到复旦大学江明老师课题组访问,最后一次访问于2011年10月18日。教授于2022年1月12日因病逝世。
本课题组与Eisenberg教授的缘分可溯源到上世纪80年代初。那是江明老师回囯之初,他注意到并仔细研究了Eisenberg教授的有关聚合物相容性的论文,从中获益甚多,开拓了自己的研究。江老师在其80年代出版的《高分子合金的物理化学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Adi的相关成果。1994年江老师出访加拿大,应教授之邀访问了McGill大学,并在Adi课题组做了学术报告,两位教授间开始了面对面的学术交流。在世纪交替的年代,江明老师与Eisenberg教授从不同视角深入开展大分子自组装的研究,故而逐渐成为熟悉的小同行,共同学习和交流更为频繁。2004年,江明老师邀请Eisenberg教授访问复旦大学,期间组织了“Minisymposium in
honor of Adi Eisenberg”研讨会,由国内在大分子自组装研究中初露头角的青年同行作报告。应江老师的要求,Eisenberg教授对每个报告都作了评论,表现出由衷的欣赏之情,这对与会者是很大的鼓舞。在这次报告会的基础上,江明老师与Eisenberg教授共同编写了《大分子自组装》一书。正因为Eisenberg教授对我们的大分子自组装研究的高度认同,他两度主持高分子世界大会自组装分会(Macro2004和2006)都邀请了江明老师去作邀请报告。其后,江明老师推荐组友江南大学刘晓亚老师到Eisenberg教授课题组研修,更加深了两课题组的联系。刘老师回国后,Adi几乎每年都来华访问。在通过跨度近三十年的交往中,逐渐地,江明老师和Eisenberg从友好的学术同行发展为相知甚深的老朋友。2011年,在加拿大,Eisenberg教授在高分子界的老朋友们为他的退休组织了一场小型报告会,国内江明老师和颜德岳老师收到了邀请。会议上江明老师作了报告,回忆了他和本课题组的学术交往,也谈及许多趣事。
今年初,Eisenberg教授去世的消息传来,江明老师为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老同行和老朋友深感悲痛。他和颜德岳老师共同倡议,于三月二日举办了全球华人学者的Eisenberg教授追思会。课题组全体教师和同学全程线上参与了会议。同学们和学术前辈们一起缅怀这位杰出的学术大师,我们所从事的大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开拓者和引路人。Adi虽已故去,但他留下的著作,论文和学术思想是我们将永远受益的宝贵财富!
2011年Eisenberg教授访问复旦大学
Eisenberg教授与中国学者合影
江明老师分享与Eisenberg教授的工作经历
课题组成员参加追思会

与会者集体合影
2011年Eisenberg教授访问链接:
http://chenjiang.fudan.edu.cn/CN/show.aspx?info_lb=48&info_id=290&flag=1